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注我们: 加微博 加微信

微信扫一扫

风格切换

搜索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

[复制链接]
小兽斑点 发表于 2021-5-27 10:06:5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IP:吉林
小兽斑点
2021-5-27 10:06:54 900777 0 看全部
秋去来兮(一)盱眙第一山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9121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第一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城区北部,得名于宋代书画家米芾所题“第一山”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2620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2018—11—2,我们同学一行十几人,淮安三日游,第一站便是盱眙第一山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2224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第一山,是盱眙的标志,也是盱眙的名片,来到了第一山,也就来到了盱眙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6828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第一山背倚群峰面临淮河,原名南山、都梁山,因盛产都梁香草,故又名都梁,这也成了古县盱眙的别称。北宋哲宗绍圣四年(1097年),书画家米芾赴任涟水知军,由国都汴京(今开封)经汴水南下就任,一路平川。入淮时忽见奇秀的南山,诗兴勃发:“京洛风尘千里还,船头出汴翠屏间。莫论横霍撞星斗,且是东南第一山”,并大书“第一山”三个大字。从此南山易名“第一山”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4438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第一山景色秀美以一山占河山之奇秀,有林、泉、亭、宇之玲珑,融儒、佛、道于一体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6899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不光如此第一山还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,早在汉朝,孔子的后裔孔安国为临淮太守时,就在此创立了“崇圣书院”,历朝历代文人墨客都极为推崇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7521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宋元以来,众多的文人墨客、翰林学士、官府政要都慕名而来,留下了大量的碑刻和碑碣其中不乏苏轼、陆游、杨万里、米芾等名家之作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9614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园内的“第一山题刻”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。公园对面是风景迷人的沿淮风光带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3766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园内现存建筑包括:大成殿、淮山堂、翠屏堂、春昼亭、玻璃泉亭、明伦堂、摩崖石刻保护廊等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3575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淮山胜境山脚下首先看到的是题有“淮山胜境”的牌坊,题额是佛学大师茗山的墨迹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6383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进入牌坊,迎面是一座“状元桥”,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4016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在桥上留个影,人人容光焕发,个个感觉自己就是打马桥头的状元郎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4867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和风弄袖,香雾萦鬟。黄美女不愧是美女榜的头名状元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4604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过了状元桥,首先来到的是孔庙,拜见孔圣人。孟子以金声玉振赞誉孔子:奏乐从击钟(金声)开始,到击磬(玉振)结束,金声玉振是奏乐的全过程,比喻孔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成。所以这座宫殿式建筑称为大成殿。
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4534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第一山的孔庙,是南宋绍兴十三年(1143年)始建于慈氏山麓,明万历年间,重建于第一山麓。八百年来,屡废屡建。孔庙大成殿毁于1976年,重建于2001年。雄伟壮丽的大成殿以长淮为泮池,以青山为依托,横空出世。殿外重檐九脊,黄瓦飞甍,殿内斗拱交错,金碧辉煌。门头海蓝色横匾上“大成殿”三字为康熙御书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8077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大殿中心大殿中心为孔子塑像,两侧为四配的牌位,东侧为复圣颜回、述圣孔伋,西为宗圣曾参、亚圣孟轲,后面供奉着十二哲,即孔子的十一弟子和朱熹。祭孔时,四配与十二哲配祭孔子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8478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明伦堂左右两斋,一为进德,二为修业,这古老的学宫是孔庙建筑群的一部分。自古取得功名的科举制度,第一关是县试,在明伦堂举行。没有功名的都叫学童。须经县、府、院三试,三试之后获得秀才称号,然后再参加乡试、会试、殿试。三试都过的叫“连中三元”,三试都得第一的叫“连中三甲”。会试是省城考试,取32名为进士,进京参加殿试。殿试在皇帝议政的大殿举行,由皇上亲自面试,取前三名分别为状元、榜眼、探花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553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两个落榜生,出了考场还在对答案呢。眼花耳背的隔壁老王儿还是个“学童”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1981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玻璃泉明嘉靖十二年(1533年),监察御使张惟恕命修玻璃泉亭,仲夏酷暑,张挥汗如雨、策马而来,作《玻璃泉亭记》:以泉喻德,以心观泉,望流忘饥,濯泉自洁,于烟云拥翠、草麓凝华之中洞彻真机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8284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米芾来游,咏“玻璃泉浸月”诗,遂成盱眙十景之一。
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1885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诗云:“半山亭下老苔钱,凿破玻璃引碧泉。一片玉蟾留不住,夜深飞入镜中天。”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4153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表现了每当月到中天,清泓倩影,疑是天上人间的美丽情景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6142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写出了玻璃泉之夜的怡然和诗情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3454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唐宋以来的诗家咏玻璃泉诗难以计数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2545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苏轼、陆游、白居易、杨万里、米芾……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7649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壁上的“玻璃泉”为宋朝大书法家冯守书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6173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“第一泉”为葛廷章书,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677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可堂所书的“月到风来”,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1419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当日寇蹂躏我大好河山,爱国义士邱国珍便赫然刻上“驱除倭寇,还我河山”,表达了国人的民族气节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6424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第一山镇山之宝玻璃泉壁左侧的《泗州普照禅寺灵瑞塔》为元朝大书法家赵孟頫晚年的佳作,勒于延祜五年(1318年)。由残碑可测得原高2.5米,宽1.7米,加之碑文长达千字以上,这在赵刻中是极为罕见的。此碑原在泗州城,由于移至第一山,才没有与城同没水下。这是建于唐玄宗时的古泗州城留下的珍贵遗产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6184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戒石碑:"尔俸尔禄,民膏民脂,下民易虐,上天难欺"。为宋太祖颁布的廉政令后由黄庭坚书刻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1019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第一山题刻现存的第一山题刻有摩崖88块和碑碣78块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1853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第一山题刻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3225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题刻中有文学家、书画家的手迹,如宋代的苏轼、米芾、蔡元长、刘焘、杨万里,元代的赵孟頫、余阕,明代的李东、吴伯朋、李先芳,清代的张鹏鬲翮、陶澍等;还有翰林、大学士、总督、尚书等高官,列入《中国名人大词典》的就达32人之多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5166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摩崖主要分布在秀岩、瑞岩和西域寺。这是秀岩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9253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摩崖石刻保护区,瑞岩外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5620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碑碣除了在玻璃泉见到的,主要放在淮山堂、翠屏堂、明伦堂。第一山题刻记录了宋、元、明、清、民国五代名家、政要的手迹,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,其正、草、隶、篆、行五体书法石刻艺术堪称国之瑰宝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4508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图为米芾堂。碑刻陈列馆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6388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白居易手迹“木兰堂”,存于明纶堂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8564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宋四家组雕(米芾、苏轼、黄庭坚和蔡襄)石刻及道教创始人张天师雕塑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8918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在秀岩的摩崖石刻中,右侧上方苏轼手书的行书《行香子》词最为著名,词与书都是极品。文革时期,署名被凿去。经千年风雨,苔痕斑驳,文字残缺,但依然透出大诗人的过人才情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3497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会景亭遗址沿石径而上,便是会景亭遗址,亭子可能建于北宋之前,因为米芾来游玩时已毁,是“陈迹”,他不禁叹道:自是韶华不耐秋,山光水色一时休。细将瓦砾分明看,片片飞来落叶愁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6057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然而这是诗人感慨之词,山光水色毕竟还在,一百年后诗人杨万里来游,对这里的美景惊叹不已,庆幸自己能到此一游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3275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这里重建的亭子先后名叫参云、揽秀、淮山伟观,南宋淳熙时盱眙知军王渥改名为“起秀”,意为“郁郁之气,萃于东南,而东南之气,实起于此。”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8255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如今看着残余的柱础和石几,沧桑盈眼,千年往事注到心头;清风扑面,万种景象会于足下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6179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由于会景亭处于都梁十景的中心,东咏清风山闻笛,南听龟山寺晚钟,北有八仙台招隐,西赏宝积山落照,仰视瑞岩庵清晓,俯瞰杏花园春昼、玻璃泉浸月、五塔寺归云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5882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此处可尽揽湖山之胜,正是第一山怀古的佳处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3352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会景亭更是荟萃了大文豪笔下的盱眙美景。面对长淮使人想起了白居易的“春浪棹声急,夕阳帆影残”、
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1413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韦应物的“人归山郭暗,雁下芦洲白”、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2388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而李绅的“天外绮霞迷海鸥,日边红树艳仙桃”,则把淮山伟观描绘得像画一样美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1002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至于苏轼,对这里的细雨斜风、淡烟疏柳、层楼翠壁、古寺空岩,更是情有独钟,灵感迭出,佳作连连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710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东坡草亭一生坎坷的苏轼(苏东坡)去杭州赴任途中,在盱眙停留数日,曾多次登临第一山,留下了2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词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3417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当代书法家尉天池所书的《行香子》草亭碑就是表达了当时的一种心境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2053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如北望“野水荒湾”,于寒冷、枯寂的严冬,上第一山寻找春天:“其寻春,飞步孱颜。”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3861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杏花园翠屏堂后面,透过花墙月门有景外之景,便是杏花园。百年前,杏花园前玻璃泉下,满园杏花,一片香霞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644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相传这里的“父母官”引泉成渠,率领百姓遍栽杏花以供观赏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3613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米芾来时,春光正好,花园里繁花似锦,如绯云飘来,清气袭人,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2952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于是诗人吟道:风轻云淡舞天春,花外游人载酒樽。不是山屏遮隔断,牧童错指是孤村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9283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青山绿树碑亭下的壁上,“青山绿树”四个大字赫然在目。该四大字,不仅是第一山美景是真实写照,而且将这四个任意组合、正读、倒读都能表达第一山的意境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1240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此外,在此可以玩味元代书家余阙的篆书,体味一种典雅的古韵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4628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还有明嘉靖年间,李先芳的行书《瑞岩晚坐》:“风起众山响,月出寒潭空”,诗有意境,字也非同凡响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6651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在水运时代,盱眙是汴淮交汇之处,南来北往的文人骚客落帆抛锚,漫游第一山,留下他们的足迹,成就了文化名山。他们有:苏轼、陆游、白居易、杨万里、米芾……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6883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第一山幽美的自然风光充满山野灵气,也很奇异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7492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眼前的巨石上,凌空长着一棵大树,树根撑开巨石,在这贫瘠的地方长得又高大又繁茂,是一幅雄伟的图画,又像盆景那样构思精妙,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2310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由于诗名《杏花园春昼》,这座重檐攒尖六角亭就叫“春昼亭”。春风吹来,红杏绿树,相互映衬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7700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龙山寺自此拾级而上便是重建的龙山寺。龙山寺原址在与第一山相连的龟山上。原寺初建于北宋开禧元年,内有五百尊铁罗汉,僧徒很多,晚课时钟声回荡于山水之间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8522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寺毁于元末兵火,明代重建,由于为太后祝福,嫌龟字不雅,就改称龙山寺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8405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北宋时米芾来游,听见晚钟,如同姑苏城外的夜半钟声,写道:龟峰高耸接云楼,撞月钟声吼铁牛。一百八声俱听彻,夜行犹自不知休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9030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如今在新址重建的龙山寺,也可发出这种悠远的夜半钟声。隔壁老王在静静等待寺钟敲响的那一刻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593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魁星亭魁星亭是第一山的“心脏”,为道光甲辰(1844年)重修敬一书院时所建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5977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亭中刻有魁星像和魁星赞。魁星又作奎星,二十八宿之一,俗称“文曲星”,是传说中主载文运的神。金榜题名,“夺魁”即来自于此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461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请看亭壁上这幅非字非画,异形异态的魁星图:魁字为鬼形神像,一脚着地,一手捧斗,如执笔写点,表示点中了中举的学子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3973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这幅魁星点斗图被古来应试学子奉为神灵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5839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魁星壁
亭后新辟魁星壁,三个古朴的隶字是著名的玉溪道人所书,他是中国道教协会会长。右下是道教宗师张天师雕像。东汉顺帝汗安元年,张道陵于鹤鸣山(今四川境内)创立道教,教徒尊张为天师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8024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瑞岩在第一山翠屏峰山腰,面临深谷,林木葱茏,超然尘外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2145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543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瑞岩素以清幽著称,历来是游览胜地,宋元以来名家题咏很多,现在摩崖石刻22块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6382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米芾当年以“西山月落楚天低,不放红尘点翠微。鹤唳一声松露滴,水晶寒湿道人衣。”激赏瑞岩清晓。
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2455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第一山碑第一山的代表作便上是米芾题刻的“第一山”碑,“第一山”三个大字雄健俊逸,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,如同巨人俯瞰四野,雄视千秋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1198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9149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第一山熔儒、佛、道于一炉,集自然与人文历史于一体,取南北之精华,通古今之血脉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8645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这座历史文化名山具有兼收并蓄、包罗万象的博大胸襟。


秋去来兮—盱眙第一山3094 作者:小兽斑点 帖子ID:3314


谢谢观看!敬请期待下一集:秋去来兮(二)黄河故道湿地公园

[size=0.28]更新于 2018-12-27

相关帖子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  • 您可能感兴趣
    魂断泗州城
    第一幕 水陆都会 01 应水而生,因水而盛。两条飘带的交结处,打一个扣,便是泗州城。一条飘带,是碧波潺潺的淮河;另一条飘带,是官船来往的汴河。淮渎东流,纬豫皖山川,苏鲁之邦,承古徐遗风,滋淮夷富硕。汴水南去,经隋唐盛况,元清之淤,漕运天华,商
    房屋、车库售卖
    1、房东因外地购房急出此房,产权清晰无任何纠纷,到价即可签,随时过户,配合贷款,实地看房! 2、房东在楼下有一处26平方车库急需出售,装修齐全,拎包即住、价格面议!
    洪武花苑一期多层2楼三室两厅一卫112.22平
    1、房东因外地购房急出此房,产权清晰无任何纠纷,到价即可签,随时过户,配合贷款,实地看房! 2、房东在楼下有一处26平方车库急需出售,装修齐全,拎包即住、价格面议!
    【文化】米芾与盱眙第一山
    米芾与盱眙第一山马培荣过去我们一直以为,米芾因于宋哲宗绍圣四年(1097年)“赴任涟水途经盱眙”,第一次经此,赋《都梁十景诗》,题“第一山”碑,故而把叫了千百年的“南山”“都梁山”改名“第一山”。这可能是一个误会,因为根据史料,早在绍圣四年之
    甘泉山钩陈 作者:钟海平
    甘泉山钩陈 作者:钟海平 今盱眙官滩镇西侧,沿淮诸峰中有一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山峰,名叫甘泉山。说其古老是因此山是善道邑座山,信史已达两千五百八十九年;说其年轻则因该山得名甘泉是近年的事情,历史仅有百年。南京博物院尹焕章先生的考古报告认定,甘泉山
*滑块验证: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

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

查看:900777 | 回复:0

您的满意,就是我们的目标,认真负责,开拓进取,一起成功!
关于我们
公司简介
发展历程
联系我们
本站站务
友情链接
新手指南
内容审核
商家合作
广告合作
商家入驻
新闻合作

手机APP

官方微博

官方微信

电话:13174001741(微信同号) 地址:江苏省盱眙县国贸中心 邮箱:26744640@qq.com ICP备案号: ( 苏ICP备2021029509号-1 )
Copyright 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   Powered by Discuz! X3.4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